2月11日,适逢中国传统元宵节,都昌县苏山乡袁如岗湾村喜上添喜,全村男女老少敲锣打鼓耍龙灯、烟花鞭炮齐鸣,喜迎《袁如岗湾村志》发行。全书分7大篇章、26万字,从生产到生活,从风情到民俗,从人文到人物,将明代开村定居以来600余年的历史沿革全部浓缩其中。浔阳晚报记者从市史志办了解到,这部由江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编审、《江西省志》总纂室原主任刘柏修作序、袁银初主编、袁雄题写书名、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袁如岗湾村志》,是江西省按规范体例编纂且正式出版的第一部自然村村志。 

  1 袁如岗湾人迎来我省首部村志

  当《袁如岗湾村志》分发到村民手中时,大家围成一簇簇,兴奋地传阅着,没想到自己生活的村庄拍成图片印在书上竟然这么美。“妈,你看!我们一家人的名字都在上面呢。”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兴奋地告诉自己的母亲。旁边几名抱着孩子的妇女则凑在一起看着村庄里曾发生的故事,叽叽喳喳说笑着,现场热闹非凡。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全国按规范体例编写并正式出版的村委会编著的村志不多见,《袁如岗湾村志》也是全省首部正式正版发行的村志。2014年10月,在袁如岗湾村人袁木荣、袁银初、袁美泉三人的筹备下,该村正式成立编纂委员会,开启了《袁如岗湾村志》的编写工作,历时三年,终于定稿成书。《袁如岗湾村志》采用图片、文字和表格等形式,全面而详尽地讲述了袁如岗湾村的地理、人口、政治、经济、文体的历史沿革。 

  为了真实还原袁如岗湾村的历史,村里多位老人加入顾问团及编委会,进行工作动员和资料的搜集。这些人,有的是村里的退休老师,有的是在外工作村民,他们都非常热心村史传承,而且对村里的习俗、人口都非常熟悉。对于部分在外地工作、经商的村民,为拿到真实的一手资料,编委会成员多次往返九江、景德镇、南昌等地进行考证。 

  “从参加工作起,我就在村里教书,一直到退休。”对于袁如岗湾村教育的发展,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的袁美泉(撰稿人)显然最有发言权。而村里人口部分的资料搜集则由村长袁少斌来完成,他父亲也是前任老村委,父子俩对村里近几十年来大大小小的事情可以说是了如指掌。驻景德镇村民袁剑秋任编委顾问,驻九江村民袁木荣任主任,驻南昌村民袁水斌任副主任。因为负责资料搜集的编委成员大多年事已高,采集资料时只能采取手写方式。定稿成书的那一刻,编委会的几名成员感慨万千,“能为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记忆,再辛苦也值得!”

  2 一部村志浓缩袁如岗湾村历史

  南接鄱湖波澜,西望匡庐秀色。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袁如岗湾村人以庐山的沉稳和鄱湖的宽厚。开村之初,吃苦耐劳的人在周边开荒种地糊口,精明能干的人到外地经商赚钱,尤其是到景德镇做瓷器活。村民经商致富后,引进徽派建筑风格,回到村里建造了不少徽派建筑,几百年来,仍保存完好。“希望通过这部《村志》,把袁如岗湾村的点点滴滴辑录成书,将家乡的历史和精神一辈辈传承下去,让每一位袁如岗湾人都能熟悉家乡、热爱家乡,以家乡为荣,以家乡为傲。”袁银初说道。 

  村志是一个村庄共同的“家谱”。村志所记今天看来是非常普通的日常生活资料,将来很可能就是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所梦寐以求的“瑰宝”。袁如岗湾村民用过的标准量器“担、桶、斗、升”,住过的“大八间”古屋、睡过的瓷板灵宝床,坐过的太师木椅以及祖堂门前的旗杆石、古戏台……无不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民俗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村志揭示了农村生活方式的空间差异。翻阅《袁如岗湾村志》时,袁如岗湾村自明朝以来传承下来的婚丧嫁娶、做屋上梁、圆事打醮、过果送驾、锣鼓定调等本土民俗详详细细。也许只有袁如岗湾人才听得懂的方言、谚语都有了“官方”的详解,如“钻岩”(精明)、“针渺上栽翻颈”(针尖上翻跟斗)、“兔得泻屎”(办事拖泥带水),谚语“富要供猪,穷莫丢书”“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烧得元宵纸,各人寻生意”“弯刀切菜,各人所爱”等等。

  3 “记住”乡愁,更要“留住”乡愁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文脉,每个乡村也积淀着深厚的文明。对于生长于乡村的人,乡愁是古树、池塘、老井以及涓涓细流、山川草甸,承载着他们儿时的记忆,是长大后魂牵梦萦的成长符号。”袁银初说,这是他主编《袁如岗湾村志》的初衷,因为乡愁,比“记住”更紧要的是“留住”。留住乡愁,保存乡村文化记忆,使之融入城市多元化的文脉,才可能有诗意的栖居。但愿《袁如岗湾村志》的问世,在资政、存史、育人中发挥经世致用的积极作用。 

  是的,袁如岗湾村,是一个袁氏单姓聚居的自然村落,村民耕读并重,农商兼顾,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封建社会,村里出现了不少文官武将,1977年至2016年,村民子女录取各类院校100余人。为了鼓励和奖励后辈子女们认真读书,从南昌专程赶来的村民袁水斌(1977年后村里录取的第一位本科重点大学生),在村志发行期间向村民表示,他率先支持且响应村里的奖学基金章程,特赞助10000元,从2017年开始奖励村里考入一本院校的大学生,每人奖励1000元。村民连连称好,袁水斌带头启动了这个奖励项目,后续肯定有不少有识村民会接力下去的。今天村志圆满出版发行,明天鼓励读书的奖学金制度又将在下轮村志中增添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