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春,方志敏同志亲率红军独立团,攻下了景德镇,取得了巨大胜利。这时都昌转战在浮梁的游击队与红军独立团会合。不久,赣东北的革命武装在方志敏同志的领导下,发展到有四千多人、八百多支步枪的红军独立师。曾任赣东北特委委员、余干县县委书记的刘肩三同志,调任红军独立师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长、七旅政委。

1930年夏,正是“立三路线”在党内占统治地位时期。群众工作采取所谓“只要暴动,不要罢工,只要大干,不要小干”,认为在当时军阀混战情况下,红军运动的初步发展和白区工作的初步恢复就已经具备了可以在全国“大干”(武装起义)的条件。命令赣东北红军独立师攻下九江,截断长江,取得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但是红军并没有完全按照“立三路线”去冒险硬打硬攻九江,而是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攻打都昌、湖口后,即在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赤化和组织建设工作。8月,红军独立师在周建屏同志率领下,向都昌、湖口开始了胜利进军。8月26日,红军攻下鄱阳。鄱阳伪县长姜伯章乘夜坐船偷逃到都昌,躲藏在七角的二佛庙里,留得一命。8月31日,红十军进军都昌,在马涧桥同都昌的反动保安团孙麻子的部队,展开了一场激战,活捉了20多名俘虏,缴获了全部枪支,即向彭泽出发,攻下彭泽和安徽的秋浦、东流后,调头向湖口进军,在湖口江桥击溃了国民党反动派从南昌派来围攻我军的鲁涤平的一个警卫团,宋子文的两个缉私营,反动派张超的一个团和都、湖、鄱、彭四个县的反动保安队共三千余人。同时,刘肩三同志也率领红军第七旅一部分到汪墩,烧了军阀和土豪劣绅的房子。红军取得一系列的战斗胜利后,于9月5日由都昌大港经鄱阳回到乐平众埠街进行整编,正式成立红十军,军长周建屏。从此,活动在赣东北的红军力量更是空前壮大起来了。

1930年10月5日,红十军第二次来到都昌。红十军在都昌大港、张家岭、都鄱接界的肖家岭、都湖接界的西洋桥驻扎了40多天。邵式平同志领导的红十军军部驻扎在蔡岭老街,具体指挥都湖鄱彭四县人民的革命斗争。

红十军来到都昌,推翻了国民党在都昌的反动统治政权,恢复了都昌农村遭破坏的革命组织,赣东北特委即派任刘肩三同志为中共都昌县委书记,在张家岭组成了中共都昌县委,同时在蔡岭成立了都昌县革命委员会,由红十军派在都昌工作的干部汪义发同志为主席。在县苏维埃的领导下,各地都建立了区苏维埃和乡苏维埃,还成立了红军局、赤卫队、儿童团、妇女会等革命组织,赤卫队广泛地建立起来了,全县有赤卫队员1350人,他们配合红军,开展了地方武装斗争。

红十军在都湖鄱彭地区立足不久,正是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对苏区开始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总围攻,上饶一带苏区遭到了严重的摧残,敌四师、五师、五十五师3万余人分四路向赣东北苏区进攻,敌军胡祖玉的第五师在都昌、鄱阳一带,纠集了都、湖、鄱、彭四县的反动武装向红十军开展了疯狂的围攻。我军受损严重,红十军在方志敏、邵式平同志的坚决主张下,放弃了“立三路线”。当时军部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红十军撤离都昌,但由于都湖鄱彭地区的群众基础很好,为了继续发动组织这个地区的群众革命斗争,决定成立都湖鄱彭总指挥部,刘肩三同志任总指挥,并留下20多名干部,坚持这个地区的革命斗争,11月底,红十军撤离都昌、鄱阳,向老苏区上饶一带转移了。

红十军撤出都昌之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向我苏维埃政权发动了更加残酷的进攻,刘肩三等同志牺牲,同时牺牲的革命干部有27人,革命群众达300余人。都昌苏区宁死不屈的英雄的鲜血,染红了田野,根据地受到极大的摧残,都昌的革命运动又暂时处于低潮。但是革命的火种并没有熄灭,英勇不屈的都昌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向反动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